您所在的位置:一元刑事辩护网 > 主任动态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丁一元的风雨人声和刑辩专业化之路(完整版下)

来源:一元刑事辩护律师网 作者:丁一元律师 时间:2015-05-15

彷徨之际,转瞬到了20107月,邮箱中突然收到一封来自盈科律师所的招聘加盟信件。信上说盈科要做亚洲第一大所,而且要走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道路,虽然之前从未听说过盈科律所(还以为是香港电讯盈科开办的),但“专业化”三个字猛地触动了我麻木已久的心。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716日在凯旋华美达酒店举办的招聘宣讲会。承蒙余宇主任邀请在大会现场作了关于刑事辩护方面的发言,会上遇到易民胜书记,还有后来成为刑事部核心成员的段长明律师,向我发出的为何无罪判决少之又少的提问。通过一份邮件和一次会议,我认定了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看似草率,实则有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之感。人是需要有点冒险精神的,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古语云:水太清则无鱼,人太谨则无智,就是这个道理。

[  人生第四次转折:加盟盈科,走向专业化

心动不如行动,会后我立马回所辞去了华安联合合伙人职务并着手开始归档移交案卷。虽然律所主任钟琦钟华兄弟多次挽留,也不为所动,我能做到就是答应“净身出所”不再串邀任何一个同事,甚至连助理也没有带走,以此作为交易换得原所爽快盖章签字放行。

那时盈科广州所还处于筹备阶段,临时租用在南方报社内招待所403室办公,不要说规模化专业化,连办公室毛都没看到,况且我早已过了易于冲动的青葱岁月,面对未知的前景,我竟然不假思索签订了《刑事业务部门责任书》,承诺每年个人创收不少于100万,除上交12%税外,另须上交律所20%的管理费等,身份却只是一个房间费另计“你懂的”挂名合伙人。不仅相比以前多交了20万银子一年,真正合伙人的身份也不复存在,如今回想起来真有种犯傻的感觉。当然,有付出就有回报,我对当初的选择毫不后悔!

201011月底拿到盈科所的执业证后,便开始了我在律师领域的新征程。1216盈科在花园酒店举办盛大的开业庆典,我也邀请了包括广东省刑法学会长王学沛在内的数位嘉宾参加。头天晚上,为了支持律所的开业庆典,不遗余力地请自己的好友驾驶宝马740和奔驰350和同事弁晋军一起去机场迎接贵宾,同时招待赵成伟等盈科远方来宾共聚晚餐。盈科所正式搬入南方传媒大厦办公之前,提前将新接的一批数量1045件全国性商标侵权案件挪到盈科所和唐向阳、薛露等律师共同办理,并去北京、上海、浙江、武汉等地立案起诉马云和淘宝卖家,还专门在广州和北京召开规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和专家研讨会,引起了全国诸多电视和报纸媒体广泛报道,极大提高了创业之初的盈科广州所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个团队才能走得更远。认同盈科,加盟盈科,从此便以盈科为家,以盈科为荣!自从承包刑事部后,更是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创建团队。通过律所QQ群发布招贤信息,先后有十多位同事主动加入,原本从事开业筹备行政工作的浙大法律硕士李宇飞就是其中一员,前年取得执业证后一直跟随我至今。现在,我带有6位授薪的助理,其中有律师执业证2人,实习律师2人,还有从检院优秀公诉人岗位加盟及实习刑法硕士各一人。团队另有12位紧密合作的律师及其带领助手。

有了部门团队成员架构,我又密锣紧鼓开始一系列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将2005年建立的名片式网站“一元说法”网复活为盈科广州刑事部官网,并命名为“南方刑事辩护网”;同时进行优化和搜索引擎推广;开通博客、微博以及微信订阅号;经常接受报纸电视采访;每年举办两次大型案件研讨会或与高等院校、国际司法桥梁等合作开设公益性质讲座及培训;聘请梁玉霞、徐松林、陈虎等专家教授担任部门顾问。2013年和2014年还分别成立了“华南职务与金融犯罪研究中心”以及纯公益的“华南虎”刑辩集训营,每月邀请资深刑辩律师、检察官、法官及教授等进行授课。除了开展活动,同时印制了刑事部宣传册、刑事部笔记本和刑事部环保袋等资料,按罪名分门别类编印了七大本部门律师亲办的成功案例集;每年两次组织部门同事参加户外踏青、漂流、泡泉、拓展活动。上述活动费用开支有部分是部门案源提成的推广费用承担,也有很多由我个人赞助。如2014427日成立华南职务与金融犯罪研究中心时,5万元活动开支全由我个人承担。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增强了部门成员的凝聚力和粘合度。诚然,案源才是部门建设的根源所在,即使2011年案源不多的情况下,我都尽量拿出一些案件与年轻律师合办,做到了加入部门的律师至少每年有一件案子合作。2014年,我与部门律师合办或交办的案件金额达到了180余万元。

人无压力一身飘,有目标才有动力!在努力搞好部门建设的同时,我也积极努力参加各种学习和论坛活动。2011年参加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刑事辩护和金融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以及尚权所和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刑辩论坛;盈科所组织的大讲堂和研讨会也坚持参与其中。2013年还参加了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的学习,可以说盈科所是我律师生涯的第二春,之前认为做律师要低调务实,多办几件案,取得理想结果就行,认为学习宣传都是务虚年轻律师的事,所以在业务学习拓展和品牌营销方面不思进取,只在湖南商学院法学专业函授学习三年拿了张本科毕业证。来到盈科后才激发了我新的目标和愿景——坚定走专业化道路,要做全国知名刑辩大状,成为华南地区刑事辩护领军人物。

为了实现目标,我制订了三个“五年计划”:2011-2015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创建刑事团队,准确定位贴上标签;2016-2020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是家喻户晓树品牌,成为美誉度的极高南中国刑辩精英团队;2021-2025年,第三个五年计划要完成目标立标杆,不仅办案指引,就连收费标准都应当由我们来定,成为行业老大。届时我也有望能退居二线,纵情山水偷得浮生半日闲。

目前来看,计划可提前实现!盈科广州刑事部和“华南虎”已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处于上升期并向成熟期发展,5年来部门无一投诉且创收稳定增长,去年个人接案53件,有效辩护率达82%,创收达400余万,今年目标500万,前四个月已顺利完成。慕名而来客户有时应接不暇,收费由前两年每件8-10万,向今年10-30万突破。品牌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专业化魅力开始体现!

最近接受委托的两件走私案和一件毒品案,其中42日签约,413日便在福州中院开庭审理的走私案,开庭前10天才来到律所找我,之前先后委托了4位律师,最后只保留福州市刑委会主任王律师,客户见我之前已在广州面谈了好几个大所主任,有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有的是律协副会长或前会长,名气职位都比我大。我能在客户诸多选择中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是26年的律师经验、过硬的专业水平以及有序的团队合作。10天时间要看完并消化127卷材料、拿出庭前会议方案及辩护意见,同时还要前往福州第二看守所会见被告人。如此密集和高强度的工作,单独是无法胜任的,通过我指导安排助手郑泳彬等先阅一遍电子卷,初步筛选并打印,会见回来一起讨论形成意见,辩护工作在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开展。看在眼里的家属在反复权衡后确定由我和李宇飞分别担任其父母的第一辩护人,而另两位接受委托一年多的广州律师则不再出庭,福州的两位优秀刑委会正副主任则分别担任第二辩护人。当我们在庭前会议上亮出排非申请,摆上装订整齐的卷宗以及完整的法规汇编时,福州和宁波同行投来了钦佩的目光,有的借阅,有的拍照留存。我在律师收费上也高出不少,一个审判阶段收取30万元,而福州律师全程三个阶段才11万元。

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专注才能专业,专业值得信赖的道理。大数据时代,各种资讯浩荡如海。刑法罪名达451个,相关司法解释判例多如牛毛,比如2014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02.3万件,判处罪犯118.4万人,刑事诉讼法及公检法三家的解释就有1930条,共计258341字,《刑事审判参考》公布的指导案例也有1020个案例。个人的知识和精力是有限的,想要面面俱到,只会顾此失彼。当下的刑事辩护已进入精细化精准化辩护阶段,刑事专业内部还将细分领域。即使你办过很多刑案,如果没有办过走私普通货物的,庭前会议上面对5位海关缉私局专业人士和训练有素的公诉人,如何从容地质询应对?对于利用边民互市方式走私及东盟协定国关税知之多少?也许有同行会说,当我接到类似案件再上网查询不迟。如果持这种心态就大错特错了!当事人来面谈前比你查得更多,有的连你我QQ空间都看遍了,律师也咨询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临时抱佛脚恐怕连当事人都不如,连委托合同都签不下来,其它的言语都是废话了。

回顾在盈科走过的这五年,个人专业化程度至今已高达98%,部门成员平均在60%以上,有的可达76%,可以说在准确定位贴标签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走专业化路子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无法临摹,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没有充足案源支撑,不能强求大家只办刑案,只能强调以刑案为重心的一专多能。作为部门主任则必须以身作则,专注刑事业务,亲友介绍而来的民商案件也交出去给同事办理。对外宣传只提刑辩二字,不能患得患失。现在无论所内所外,均以刑辩自居,效果初现。专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平时训练有跑量,比赛遇到撞墙期必须咬牙坚持,否则便功亏一篑。去年1123日在广州,我以2小时2012秒完成首个半马,今年315日在清远又以4小时2821秒完成全马首秀。对此深有体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谓厚积薄发正是如此!但仅有积累也还不够,好的平台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而盈科就是一个走向成功专业化道路的好平台,律所不仅倡导还大力支持大家去做专业部门的主任。不加入盈科,可能我就没有机会去清华和北师大给法律硕士讲课及与多位同行合作交流机会。总之,盈科老大梅向荣的全球视野和互联网思维,尤其是各分所实行的主任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及超强服务意识的行政后勤团队都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使我能够专心一意去办好业务带好团队。

因此,加盟盈科不仅改变了我的观念,还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自己,与北京、成都、天津、昆明、武汉等多家分所同事之间都有业务合作。2014年我更以全国唯一一位刑事辩护律师被《亚洲法律杂志》ALB评为年度诉讼律师十五强,同时也当选为广东省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内外因结合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虽然团队建设初具雏形,业务稳步增多,迈出了专业化的第一步,但第一个五年计划尚未全面完成,专业知识有待提高,著书立说尚未完成。专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完成全马后曾写了小文一篇《五十岁开始,也能跑好马拉松》,只要付诸行动就不怕起步晚!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远!有志者,事竟成!专业化道路是律师发展的必然途径,时不我待,有志走专业化各位同仁加油吧!

 

 

二O一五年五月一日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